首页教育专题 > 正文

教育部宣布取消初中考试大纲:没有重点的时代,孩子该怎么学?

文 | Nana

少年商学院新媒体部副主编

前段时间,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考试命题意见》),引起了全网热议。

在《考试命题意见》中,明确提到了未来的中学考试有几点改变:

1、取消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大纲;

2、减少机械性、记忆性试题比例。提高探究性、开放性、综合性试题比例,积极探索跨学科命题,提升试题情景设计水平;

3、同时建立健全命题和阅卷安全保密工作制度。

其中第一点“取消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大纲”引起的争议最大,很多家长、学生们都一阵哀嚎:

考试不划重点了…这是更难了吧;

已经不知道怎么让小孩学了;

要考全面发展了吗,立意是好操作有难度,估计又有一批娃要做试验品了;

更有网友调侃:以前都会说你这题超纲了,以后再也不会出现了,考再难的题也不会超纲了

这也说出了各位老母亲们担心的问题:没有了考试大纲, 那岂不是以后题目怎么出都可以了?那孩子们的学习压力岂不是更大了?

“学什么,考什么”

实际上,这种想法正反映出了现在大多数家长、孩子学习陷入的误区:考什么就教什么、学什么

很多孩子为了应付考试,对很多知识都没有深入理解,只是通过大量的重复性练习,去熟悉考试的答题模式,形成机械式的应试思维。

市面上很多的教辅材料,比如“掌握这36个技巧,中学语文不用愁”、“小学生作文高分妙招30个”、“高考必考67道数学题”等等,正是为了迎合家长、孩子的这种“应试”心理而做出的宣传。

在这种学习模式下,孩子在考试中可以通过技巧取得不错的成绩,但却丧失了自主学习能力。

关于自主学习能力,哈佛商学院的柯比教授(W·C·Kirby)曾用过一个很生动的例子来比喻:

大部分学校是在岸上教学生这样游泳,或是直接跳进水里和学生一起游泳,而哈佛是把学生直接扔进水里,让他自己学游泳。

这意味着教育的目的并非机械地灌输给学生知识,而应让学生学会采用适当的学习方式来解决自己的问题,收获“学习力”。不是学习离开学校就再也派不上用场的考试技巧,而应让孩子成为一个“高品质的勤奋者”。

这和《考试命题意见》中强调的“减少机械记忆试题和客观试题比例,提高探究性、开放性、综合性试题比例”不谋而合。

“要按照课程标准进行教学,学什么,考什么,而不是考什么、教什么、学什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说。

没有了考试大纲之后,我们首先要搞清楚的是,孩子到底在学什么:

例如语文,我们不是背阅读理解的答案就可以了,我们要学习的是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创造能力等;

比如数学,我们不是背下几十道经典数学题,上考场时套用就可以,而是要培养自己“认知和思考事物的方法”,培养自己思维的逻辑性、行为习惯的条理性......

所以你会发现,为什么大纲一取消哀嚎一片,因为我们从没学过“能力”,一直以来都是学的各种“技巧”

在这种教育变化下,老师们需要提升教学方法,拼命地提升孩子学习兴趣,而不是布置大量重复的作业;

家长也不能奢望多上几个补习班,找名师辅导就能够让孩子在考试取得高分;

而那些想要靠“死记硬背”进入名校的孩子,也没有了退路。

可以说,这次大纲的改革的目的就是想要扭转几代人的学习误区,也向各位家长再次发出了信号:未来真正让孩子脱颖而出的,不是分数高低,而是综合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