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传统文化 > 正文

黄家桉老师:道家智慧是启迪人类智慧的第一缕曙光

“易术精湛助运人生,趋吉避凶成就大业”,中国著名易学家黄家桉老师,精研易经风水文化多年,实战经验丰富,深得广大福主高度好评与认可,今天他给大家分享一下国学易经风水文化知识。

心头洞明,表面糊涂,抱朴守拙,是道家说的做人境界。老子的致虚极、守静笃,庄子的心斋、坐忘,都是提高心智的法子。

有人说,老子之道,启迪人类智慧的第一缕曙光。因为道家智慧,代表中国古代哲学高峰,它告诉我们做人该有的境界,为人处事该有的情商。

读老子,获得精神上的大清凉

老子的清凉,主要体现在三个字上:柔、静、慢。只有做到这三个字,人才能从容不迫。

1、上善若水:善的最高境界

“上善若水”语出老子的《道德经》,指的是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谦卑虚静,此即柔。柔,不仅是生命的特征,更是一种“强大”的力量,至柔至坚。

“水”对老子而言有“七善”:“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居善地,是让你找到适合自己的定位;心善渊,是让你拥有清澈平静的心灵;与善仁,是告诉你与人交往要心存友善;言善信,是告诉你诚信是人之立身之本;正善治,是让你学会稳妥地掌控局势;事善能,师告诉你要善于发挥才能处事;动善时,是在告诉你处事要懂得把握时机。

为人处世应如水。人之所以有能力悬殊、善恶不同、生死之欲,皆在于他是否能体会这“水之七善”,等到这“七善”具备了,那么就定能做到“夫唯不争,故无尤”。

2、静水流深:人心静方能生慧

老子说,万物生于静而归于静。常言道,人心静方能生慧,静是一种能力,克焦躁烦闷。人只有心静,才能做生活真正的主人。

诸葛亮言: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晚清著名政治家、两任帝师的翁同龢在一幅对联中也有类似的表达: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

《三国演义》中“空城计”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诸葛亮因错用马谡而失掉街亭,魏将司马懿乘势引大军15万奔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诸葛亮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班文官,他的军队只剩两千五百名士兵在城里。诸葛亮“乃披鹤氅,戴纶巾,手摇羽扇,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高声昂曲。”借以退敌。

虽是小说家言,也足以给我们带来深刻思考。诸葛亮面对危机,却焚香操琴,没有慌张。他安然自若而平静,迅速判断出对方主帅司马懿对自己的高估与不敢轻视,上演了一出化险为夷的好戏。

我们没有诸葛亮的智慧,但却要有面对麻烦的静心。“致虚极,守静笃”,“守静”是为了恢复心灵的清明 ,安静下来,梳理出最重要,也就是最根本的问题,其他的也就迎刃而解。如果不静心,只会让自己一直处在忙乱当中。

任何的社会都是复杂的,任何人都会生活在一定的麻烦之中,这常常会给我们带来紧张和压力。情况越是危急,事情越是麻烦,就越需要“每临大事有静气”的心态,只有这样,才能静心凝神,做到举重若轻。

3、动之徐生

慢,是做人做事的准则,不急不躁,不乱不浊,才能从容做好。

《道德经》第三十九章中说:“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以动之徐生?”

真正的动,是明明白白而又充满意义的“动之徐生”,心平气和,生生不息,而是建立在心静基础上的外在运动。在静到极点后,要能起用、起动。动以后,则是生生不息,永远长生。

“徐生”的涵义,也可说是生生不息的长生妙用,它是慢慢地用。这个观念很 重要。等于能源一样,慢慢地用,俭省地用,虽说能源充满宇宙,永远存在,若是不加节制,乱用一通,那只是自我糟蹋而已。

“动之徐生”,也是我们作人做事的法则。道家要人做一切事不暴不躁,不“乱”不“浊”,一切要悠然“徐生”,慢慢地来。态度从容,怡然自得,千万不要气急败坏,自乱阵脚。“徐生”是针对普通一般人而言,尤其这个时代,更为需要。社会上,几乎每 一个人都是天天分秒必争,忙忙碌碌,事事穷紧张,不知是为了什么,在拼命玩命。这与“动之徐生”的精神是背道而驰的。

黄家桉,广西玉林市博白县人,一九七四年生,一九九八年开始拜师学习地理堪舆,二OO九年开始从事地理阴阳,至二O二三年为止,已经造福各省三十几位福主(十几年基本上是回头客),多数福主脱贫买车买房、添丁发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