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传统文化 > 正文

张仁强老师:了解积功累德的正确方式才能正确行善

功为善行,德为善心。心行合一,名为功德。努力行善,通过行善累积自己的德行,就叫做功德。功德不等同于利益。

比如很多善信误以为功德等同于金钱,诵多少卷经文,做多少件好事,积累到来世可以换取相应的福报,这种善功名为福德,不是功德。

功德是通过修行而获取的经验,福德等于金钱,金钱能用完,而经验不会消失。

有大功德的修道人,是更容易得道成真的,所以道教提倡积功累德,《道德经》上讲:“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越是不计回报地付出,得到的回报就越是大,而不执着于回报,始终持守内心中的那份清静,就是功德。

俗话说:“人做善行,人做善事,天地良知,必有福报”。所谓的善行善事,指的就是积德。人积德越多,福报也就越大。

关于积德,德有阳德与阴德之分。如果你作事,有某种动机,或许想让别人知道,即使你作的事再好,这也叫阳德。作阳德的事,容易作,但关健是人要多积阴德。

中国古人认为,如果一个人的善行让别人知道了,这叫阳德。

如果一个人做善事不求人知道,也不让人知道,这就叫积阴德。

阳德报的快,你做了好事,别人知道了,或者故意大张旗鼓,接着别人的称赞抑或物质的回馈就会纷至沓来。古人认为这不是积德的表现。

就像赚钱和花钱一样,赚的钱接着就花了,不会有积蓄。所以,阳德积不久,甚至随修随报。

《淮南子·人间训》中说:“有阴德者必有阳报,有阴行者必有昭名。”

做好事不让人知道叫阴德。只有阴德才是真正的积德,阴德后面的福报大,积得久。

古人主张行善不欲人知,你暗暗里做好事、积阴德,虽然没有人知道,但却是真实的在积累和增长。

阴德积得久,且越积越大。所以我们做了好事最好不要让人知道,不让人知道你的德行就越积越厚,后面你的福报就大。

《周易》中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当你的阴德积累到一定程度,所得的福报也必然有余。这种福泽和福报是“有余”的。不仅在当世,甚至福泽你的子孙。我们看孔子的家族、范仲淹的家族都是这样。

一个人如果主动宣扬自己的善行,其实就已经是动机不纯了。

如果做了点善事便大肆宣扬、沽名钓誉,使名誉超过了实得而浪得虚名,那么这种“阳善”,非但得不到福报,反而多遭横祸。

积德和消罪,是一个道理。善行不欲人知,意思是真正的德行,要暗地里积累和增长。而自己的罪恶要忏悔。

忏悔消业障,罪恶发漏出来,诚信忏悔改过,罪恶不但不会积累,反而会减轻,甚至慢慢消除。

罪行就是要让别人知道,越多人知道越好。罪如霜露,太阳一出,什么罪业都消融。

曾国藩:“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为恶最苦,是惟恐人知。”

曾国藩认为,做了好事不让人知道,这是最大的快乐。这种快乐能升起人体的阳气。

而一旦怀抱一颗功利心去做好事,做点好事就要别人知道、称赞,这种人不是真正的善人,他的内心也得不到真正的快乐。

张仁强老师,祖籍:四川南充,大学学历,部队转业后定居大连。周易文化研究工作者,国家高级心理咨询师。现任诸夏周易文化研究院评审委员会副主任;诸夏周易文化研究院常务理事会副理事长;易学文化推广大使,全国易学先进工作者。曾任:诸夏周易文化研究院辽宁大连分院院长;中华易经协会大连市分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