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传统文化 > 正文

武当紫霞门掌门人王海

武当功夫独天下,峭壁却会撕人皮,

花岗岩石如利刃,不用发功也退敌。

高峰林立如布阵,高枕无忧没人袭。

山势奇特悬崖峭,俯身下看眼神迷。

南岩飞垂天如翼,王海师傅攀高峰。

王海师傅是武当紫霞门掌门人,他痴于武术而精于武术,为中华武术的传承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中华武术的传承是需要一代代武者共同才能完成的,正如王海师傅提到的武当派紫霞门宗谱说的那样:

武当拳法兴,紫霞真人盛;

绥化宝义传,宪昌铸根基;

海大荣百川,桂花独一枝;

涛波展风采,硕书艳平存;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贵;

乾坤艮震巽,子午卯酉中;

旭阳福寿山,浩瀚定国运;

锦旗立道德,松柏万古青。

王海师傅说到:武术的一大名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流派众多。武当派紫霞门,因紫霞真人赵子文道长苦心研究历代武当派宗师及各支派功法创立而得的名。

武当派紫霞门拳法,摄养生之精髓,集技击之大成,它不仅有其独特的套路(24个种类27个功法),而且理论上也独树一帜,自成体系。

紫霞门功法是武当派后起之秀,在众多的武当宗门支派中,脱颖而出,威震四方。紫霞真人功法短小精悍、相得益彰、内容丰富且融为一体,是他在生命探索中产生出的璀璨明珠,具有鲜明的道教文化特征,是武士和道士修为方法的有机结晶,既具有深厚的武当功法底蕴,又含有精湛的康养技能。因而,深受习练者喜爱。紫霞真人拳法问世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近百年功法,在绥化传承五十余年,传人代代辈出脉络清晰,习练人群及影响力较大:中国养正武道创始人、武当派紫霞门第二代掌门人丛宝义大师,于1973年秋把紫霞真人武当拳法引进绥化,并走在改革开放前列于八十年代初(1981年)在绥化上创办了第一个“武馆”,大力弘扬武当派紫霞门功法。

丛宝义名声鹊起,慕名前来拜师习武的络绎不绝,可谓桃李满天下。得意弟子三十余人。他两次赴武当山拜见师叔高福臣(紫霞真人师兄弟)打听师傅踪迹无果,经高福臣道长主持下,于2005年获得了武当武术传人法相。他在众位弟子们支持下于2007年编撰《中国养正武道》,后被誉为“中国养正武道”创始人。2010年6月18日把掌门人禅让给第三弟子王宪昌,从此不再收徒授拳。自担任绥化市传统武当拳法研究会名誉会长后,偶尔巡走各晨、晚习练点辅导徒子徒孙。

“武术狂人”、武当派紫霞门第三代掌门人王宪昌大师,弘法利生,培育出第四代核心传人王三海道长。2012年王宪昌成立了县级“绥化市武当拳法研究会”(隶属绥化市武术协会),2015年成立了市级“绥化市传统武当拳法研究会”,发扬光大了武当拳法,并于2018年9月18日编制出《武当紫霞派传承表》。2023年3月19日把掌门人禅让给王海,于2023年6月4日因病医治无效与世长辞。现在第四代掌门人王海领引下,走进社区、走进学校,深入广场,广泛传播传授武当派紫霞门功法,不辱使命亲率众多弟子们,投入到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伟大的实践中,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为武当拳法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培育出第五代正宗传人1名、第五代传人19人,第六代传人17人,第七代传人2人,习练爱好者500多人。

“非信廉仁勇者,不足传兵论剑。中华武艺,与道同符。内可以治身,外可以应变。君子比德焉。”

“愚闻居安思危,存不忘亡者,先圣之首务也;求体之健,防身之祸者,智者之深虑也。”

王海师傅认为学习武术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可以强大自己的意识,让人们身心都收益,身心健康,益寿延年。

他认为要平实客观地看待武术。对于武术,要客观地进行看待。武术是人类实战格斗经验的积累和总结。走过千百年腥风血雨的中华武术,自有其了得之处,亦当懂得拳脚刀枪,并非神话巫术,世间自有其所不能为。国内外各流派武技并无高下之分,只是习武者强弱有别。

武术的本质是条件反射。武术的本质,就是一种科学合理的条件反射。如果从学理角度来解释和认知“武功”,武功就是通过长期高强度的武术训练,形成和提高人对外界攻击能做出本能反应的能力和水平。

现代生物学和心理学研究表明,武术的本质,是条件反射。处在实战环境的搏斗中,人体就会通过求助其自身更本能的肌体反应,而做出相应动作。无论遇到何种情况,人体思维的第一步反应,就是搜寻其自身经历方面的“档案库”,看看眼下所面临的任务(或要求),是否与过去经历过的某个境遇相一致,从而形成了以经验为基础的反应。对一个不习惯打斗的人来说,他的脑子中就找不到打斗的模式,于是就可能进入软弱无力的状态。大强度、切合实际的格斗训练,实际上就是赋予受训者那种精神上的模式,此模式使其能具备大量的、精神上凭感觉就可以找得到的参考资料档案,针对实战形势作出反应。人在受到极度刺激的情况下,神经反应不经过大脑做出反应,而是通过脊髓神经,直接刺激身体进行相应的反应,即以条件反射的方式进行。这时,其反应速度,是在正常情况下通过大脑时候所作出的反应的速度的几倍到几十倍。这是人类保护自身的一种本能。这也就是武术的生理学基础。

武术是一种“术”,需要长期锻炼,形成条件反射,才能用得上。而要有效建立和形成条件反射,以有效应对于实战,唯一的方法和途径,就是反复大强度进行强化训练,反复刺激神经,形成强化神经和肌肉记忆。所谓“拳练千遍还嫌少”,就是这个意思。

招法的模式化、程式化,是中国武术的特点。中国武术的本质,暗合上述科学原理。武术中的招法,实质就是上述这种精神上的模式。这种模式化的搏杀招法,只要研习熟练,在任何情况下,不必经过思考,就能自然做出反应,发出相应的动作。此正所谓“以不变应万变,以熟知打不知”。这也正是中华传统武术实战技击的精奥所在。这种模式化的招法,之所以能够满足实战需要,因为,各种武术攻防动作招法,是有内在的规律可循的。

归纳分类训练,是迅速提高习武实战能力的有效方法。归纳分类训练,即把功用相近的招数,总结归纳到一起,集中进行训练。各种攻防招法,基作用的对象,都是敌手的身体。在实际攻防中,由于

在实战中,头脑在档案库存中找应对模式,就象人在找东西。套路中的招法排序,出于前后动作的自然连接需要,是杂乱无章的,因此,在你的头脑中,因为思维和记忆手程式化固有的缺点,这些招数的储存状态,也是杂乱无章的。而把这些功用相近的招势进行归纳分类整理和训练,目的就在于让它们在你头脑中的储存状态,变得分类清晰,井井有条,在实战中,有利于使头脑更方便地找到这些有用的招势,有机进行选择,形成分区应激能力,迅速作出反应,更有效地以条件反射方式,对实战形势作出反应。

套路是中国传统武术独具的的特色科学的优势训练形式。大约在明清时期,中国传统武术“以技击实战为核心,以基本技术为基础,以套路为辅助形式”的完整技术体系,才最后发展形成。

武术套路,是中国武术所特有的一种表现形式,同时,它也是中国武术的精华之所在。套路是以技击动作为素材,是技击的高度提炼和艺术再现。它来源于技击,又高于技击,是武术的最高表现形式。

一个套路,即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技法体系。套路的内容,即是招法的体系和动作连接过渡技巧、方法。实战中所能运用到的各种招法,基本上都尽可能地包含在套路之中。换句话来说,在实战中所可能面对的各种攻防形势的应对方法,基本上都可以包含在一个套路之中。

武术套路具有其自身的作用与价值,它的创立和存在,一是便于学习和记忆,以利于武术的传承和发展。古代武术家创编套路的根本目的,主要是为了保存武术的技击动作,把武术攻防格斗技术的精华动作,用固定的程式形式串连起来,以巩固其攻防经验,以便于记忆、掌握和传承。二是便于学习者个人在一个人单独练习的情况下,进行有效的系统练习和复习。三是可以培养习武者招式转换连接技巧,以便在实战中保持技击动作连续性,能够做到势势相承,连攻连杀。套路的创编和产生,对于武术的传承和发展来说,具有不可替代的特别重要的积极作用。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二十大精神,扎实推进文化自信建设,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文章以绥化市传统武当拳法传承人习练历史和体悟,以及追寻追溯紫霞真人历程,分析全国武当派众多支派宗门功法,归纳整理出紫霞真人传播拳法和传承谱系,针对武当派紫霞门拳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调研,结合绥化市传统武当拳法研究会《绥化武当拳法前世今生》研究方向进行探讨,给出了申遗保护项目的参考思路。

三海师傅认为:纵观世界文明史,唯有中华文明具有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中华文明历经数千年而绵延不绝,迭遭忧患而经久不衰,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奇迹,也是我们这个民族坚定文化自信的底气。

凡树有根,方能生发;凡水有源,方能奔涌。中华武术有着独特的历史脉络、浓厚的文化底蕴,其突出特性承载着生生不息的传统武术文化及“尚武精神”,为中华文明发展提供了深层而持久的驱动力。

中国武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宗派林立、流派悠久,文明世界。起源号称“八百里武当”的武当派武术,为中华武林重大流派、源远流长、声名煊赫,一向有“外家少林,内家武当”之说。少林与武当,可谓双峰并峙,各有千秋。

1、武当武术

武当武术,流行于湖北省十堰市的武术流派,因张三丰创建于武当山而得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据《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记载,武当武术具有鲜明的道家文化特征,主要体现在张三丰的《太极拳总论》、《太极拳歌》和《太极拳十三式》三部著作之中。到明弘治年间,武当山紫霄宫第八代宗师张守性,综合张三丰的太极十三式和华佗的气功五禽戏,创立了武当山道士世代相传的一种独特拳术,亦称内家拳,流传甚广。又经过几代武术宗师们苦心钻研,终于创立了武当山特有的、内容丰富,武术理论体系和技术体系完整的拳法--武当武术。从此,山以武显,武附山名。武当武术也逐渐走出深山逐渐被世人所知、传承,加之武当山人才辈出支派林立(比如太极、形意和八卦等拳种,同时又衍生出轻功、硬功、绝技及各种强身健体的气功功法),武当武术驰名中华大地,慕名而来学习武术的人络绎不绝。

武当武术,经历代宗师们积累和发展,现已形成拳种较多(武当、太极、形意、八卦)、拳械别类齐全(归纳为拳法类、器械类、功法类、暗器类等),门派繁多的一个庞大的武术宗派,武当武术注重内功的修炼,兼顾防守防御性,属于内家拳。是武当地域拳种的一个群称、地标品牌。

2007年6月5日,武当武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非遗编号Ⅵ-8。为武当派武术清本正源,提供了发源和拳理。

2、武当派武术

武当派武术,是中国武术的一大名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摄养生之精髓,集技击之大成,它不仅有其独特的拳种门派,而且理论上也独树一帜,自成体系。武当派问世,朔源可至四百年前武当山内家拳。

据《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记载,明代中期,自武当山张松溪(武当山道士,浙江鄞县人,明代武术家,武当松溪派及松溪内家拳创始人)南传至四川后,不少武当山道士及其后人们将武当山武术文化传播到五湖四海,武当武术进入发展的鼎盛时期,武当派武术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中形成的。武当拳法,在流传中形成了众多的支派,譬如较大的支派有松溪派、淮河派、神剑派、轶松派、龙门派、功家南派、玄武派、三丰派、纯阳派、北派太极门等等,较小的门派有铁松派、隐仙派、丹派、清虚派、恒山派、昆仑派、太和门、紫霄玄真神剑门、乾坤门、熊门、流通门、字门、大字门、玄门、鱼门、天鹰门、壬九门、九宫门、自然门等等,其中松溪派、三丰派、龙门派、玄武派等传承谱系非常清晰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记载,习练流传至今的武当派拳路不下六十种,包括太乙五行、纯阳、太和、启蒙、六步、咫尺、光明、问津、探马、七肘、七星、两仪、指迷、鹞子、长拳、六路、八极、醉八仙、云帚、刚拳、五朵梅花、柳叶绵丝掌、武当形意拳、简化武当拳、武当太乙逍遥掌、松溪短打、太极长拳、武当霹雳掌、闪电红阳掌法、八卦吸魂掌、武当乾坤铁掌功、武当天是掌、阴阳五行追魂手、武当分筋错骨缠龙手、两仪点穴术、武当五行重手法、黄泥阴手掌、武当太乙绵掌、武当太乙逍遥掌、武当阴阳八卦掌、武当密传太极拳、武当纯阳拳、武当叶家拳、玄功拳、玄真拳、伏虎拳、龙华拳、螳螂拳、张三丰原式太极拳、三十六阴阳手、鱼门六合拳、武当太和拳、游身八卦掌、云房太极拳、九州棍、武当神功太极拳、四合一太极拳、龙形八卦掌、混元掌和十八式太极拳等。

武当派的器械套路也有几十种,如六乘枪、四门枪、雁门神枪、岳家枪、龙门十三枪、一苇棍、撼山易棍、玄武棍、棍元铁棍、武当剑、八仙剑、三丰剑、三合刀、四门刀、戒刀、春秋大刀、雁尾单刀、虎尾鞭、连环锏、板凳拳、太极球、夜行刀、太乙拂尘、松溪小花剑套路、武当纯阳剑、武当玄武棍、武当醉八仙剑、武当丹剑、虎尾鞭、形意刀、武当蛇形剑、双刀、八卦刀、苇棍、九子寻母剑、武当八卦太极剑、武当丹派剑术、丹剑、太极剑、玄内剑、龙华剑、八仙剑、太极枪、子午枪、玄武刀、八卦滚手刀、松溪棍、八仙棍、钉钯、方便铲等,还有双人扎杆(十三枪)训练、三合剑对练和八卦转刀对练等。

武当派中还包含若干功法,比较著名的有活气功(类似“铁布衫”功)、和血功(重在养生)、打穴功、浑元阴阳五行手、黑砂迷魂手、红砂勾魂手、五毒断魂手、五雷闪电手、武当明目功、武当活血功、铁布衫功法、武当太乙五行神功、武当七阴七阳追魂手、武当神功二指禅、武当粘衣十八跌、五行养生秘功、易经运身功、武当自然外气功、武当太阴神功、武当大力鹰爪功、寒暑铁布衣功、武当太乙雷掌功、松溪童子功、武当轻功、武当自然养生功、武当地龙功、九龙狮子功、武当玄真功、武当乾坤铁掌功、静坐功法、太极混元桩、鹤行桩等,武当武术的阵法有九宫八卦阵、三才剑阵等。

武当暗器有绳镖、脱手镖、单筒袖箭、梅花袖箭、流星锤、柳叶飞刀、石、飞爪、飞叉、飞饶、掷箭、飞刺、狼牙锤、铁蟾蛛、金钱镖、铁橄榄和钩等。

武当拳法社团组织发展概况

1、武当山武当拳法研究会

武当山武当拳法研究会,自1982年成立以来,四十多年对武当武术挖掘整理的基本情况来看,虽然太极拳是武当武术的一大内容.除了太极之外,还有形意、八卦、太乙、两仪、八宝、八极、八仙、乾坤、天罡、清虚、榔梅、奇门、天风、犹龙、闾山、龙门等众多的派别,还有数不清的奇兵异械和药功的传承。

2、武当道教功夫学院

自从1989年创办,是武当功夫第一所武术院校,也是武当山道教协会下属的功夫院校,作为武当功夫的代表,三十多年来,培养了上万名武当功夫人才,武当功夫流向祖国大江南北、走出国门传播于世界各国,享誉全球。

3、十堰市武当拳法研究会

原十堰市体委副主任、武协主席李太友同志认为:“武当功夫是中国各武术流派的一种,武当功夫中间也分许多武术流派,我们只有去掉局限、博采众家、兼收并蓄才能更好的发扬武当功夫这一国粹”,此议一出,得到了众人的赞同。2000年,时任“十堰市武术协会副主席”(分管武功技术工作)岳武同志,参加澳门回归武术表演之后,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团结周边武当功夫的继承者、习练者和研究者一起组建了“武当拳法研究会”,旨在能够更好的研究、传承武当功夫。为武当功夫的挖掘、整理、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

岳武大师,勤学苦练,综合素质非常高,不仅武术造诣深湛,而且学术理论功底深厚,是世界著名的武术家。他习武五十多年,先后拜师于五位名家,涉猎武当玄武派、道家清微派、龙门派及道内秘传自然门、太乙门等,后投师于武当纯阳门百岁道长刘定国(理航)先辈,得系列武当道内真传,对武当功夫流派体系比较熟知,具备鉴别、分析武当真功的技术眼光。多次在全国武术权威刊物上发表技术性很强的学术文章,在中国武林界引起轰动,具备挖整、梳理错综复杂、流派分支众多的武当功夫的技术能力与资历。

绥岳大师,携领“武当拳法研究会”的骨干欧阳学忠、李太友、陈禾塬、杜松峰等文武双全的武术家,不断联系团结武当派各支派宗门代表性传承人,谱写新篇章。

三、武当支派宗门武术甄别办法

武当武术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的拳种和门派很多。但是,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有些门派发源和传承关系不清楚,有些门派传承谱系甚至混乱不堪。同时,也有投机之辈,造假源流,诡称正宗,贻害社会。

鉴别某一拳种是不是武当派系拳法,不但要从渊源历史上考证,而且还要考核是否具有武当拳的普遍共性(即武当武术特色),后者尤为重要。

(一)渊源历史

1、原始发源

始于武当山,或武当山山本派。

2、创派始人

流于武当山高道,或武当山山本派武道高手。

3、传承谱系

根植百年,脉络清晰。

(二)武当武术的特色

1、以“道”理为指导

中国武术,起源于原始社会。人类为了获取食物捕猎,要与猛兽搏斗;人类为了拥有、巩固领地,这一部落要和那一部落争斗。久而久之,人们积累起一些经验运用于斗争实践中,这就是战术,其技能称谓“武术”。这里的“武”可以理解为器械,“术”是一种经验、技巧,这种“术”只是在“量”和“速”的运用上做文章。至今仍有许多其他武术的练法仍然着眼于此二者。而这种武术,一旦敌对双方势均力敌旗鼓相当,由于“量”和“速”的直抗,不仅很难做到消灭敌人,又很难做到保存自己。武当武术的产生不是经验主义的产物,而是理性的产物。它代表古之圣先创造“止戈”为“武”的一种趋势,最早源自伏羲、玄帝、尧、舜、老子等人。这里须分清的是:一是武当武术是中国武术的一个组成部分;二是武当武术是对中国武术的一大创新,而不是在自然武术上的一种改良;三是武当武术先有理论后有拳法,武当武术的理论基础就是道家哲学。

道家哲学是中国古代一部分哲学家,为了解决人类的生存问题,通过对“天”(宇宙自然)、“地”(地球自然)、“人”(以人为代表的地球生物)相互关系的观察研究分析,所获得的一种宇宙、世界、社会、人生整体统一辩证的哲学观念。道家哲学不是专为道家拳术创立的理论,因而,武当武术是道家道士们广泛运用道教哲学于自己生存领域的结晶。道家道士们比一般人更注重保存自己,于是积极探索防卫术。

以道家哲学原理为指导的道家防卫术,起源较早,集大成于武当山张三丰道长,武当拳法油然而生。道家哲学的本体是“道”。认为“天、地、人”之间有一个永恒的“道”存在。它孕育演化为万物,而又制约万物。它的存在是无形无象、无始无终;它的行为是处柔守雌、无为不争;它的表现是柔、静、虚、空、圆、中、正、和等。这些都可以太极、阴阳、五行、八卦概括表示。这些哲学基本原理用于指导武当拳法,与其他一些武术相比,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以养生为宗旨

中国道教,尽管它的神仙术、炼丹术充满了神秘色彩,但它却表现了一个很明确的愿望,那就是要人在今生今世里修成,而不是像佛教那样颇重因果报应的来世。所以,道教修炼的最基本原则就是获得养生之益。

道教,在秦汉时颇崇外丹术,外丹术是指以铅汞硫磺朱砂等为原料进行烧炼的“金丹”。据说初步炼成的金丹可用来点石成金,进一步烧炼的金丹可服食飞升成仙。但由于外丹术烧炼的火候极难掌握,而且还有许多秘诀,所以烧炼成功者千万中难得一二,然而烧不成功却误食致死者历代数不胜数。

自隋唐以后,道教界主张修炼人体真元之气的内丹术盛行起来。道教内丹术,本有趺坐静修一法,此法固有能培养人体真元之效,但久坐不起,反而形成自残。也就是说,它可以使人长寿,但这种长寿之人却不能走路了。还有丹家认为,内丹之术也必须动静结合,若一味以坐成静,所炼之气必成枯孤之气,缺乏生机。所以,内丹术必须要真走动静功相结合的道路。这一动功之法的出现就成了拳法和武功的雏形,譬如最早知到的“熊经鸟伸”的“华佗五禽戏”、“八段锦”、“彭祖功”等。自元明之际的武当道士张三丰集其大成开创武当太极一派,以后就形成包括形意、八卦,也包括各种器械在内的武当内家拳派体系。使它由养生本体上延伸出神奇的技击功能。但这种技击功能是在首先保证养生功能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也就是说,武当内家拳,无论剑法、拳法,其一招一式都是最合理地对人进行生理心理的调节。

武当派武术,具有舒筋活络、补血调气、滋养五脏、陶冶身心之妙益。即使在技击中,也不能违背养生的原则,所用方法为“以四两拨千斤”、“借力打人”。所以说,凡是武当武术必须具有养生功用,不具有养生健身功用的就不是武当派拳法。

具体讲,武当武术在实践中极其重视人体精、气、神的修炼,讲求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来虚。贵以三调(调心、调息、调身)贯彻始终,处处不违背医学卫生原理。无论在何种功法上,对外强调手、眼、身、法、步的训练,对内则强调精、神、气、力、功,内与外两个方面都坚持中、正、平、圆、松、静、柔、活兼修,注重阴阳变换,圆弧扭丝、动静结合、柔中含刚,建立起“以丹田运化修炼为核心,以经络气血津液畅通为先导,以提高性腺系统功能为重点”的有序化程序。其修持到一定层次,一方面增强了人的生命活力,取得祛病益寿之效;另一方面,又以人的生理特征的合理运用,发挥出意想不到的防身御敌技击效果,表现了张三丰“欲令天下豪杰延年益寿,不图技击之末学”的真实效用。张三丰所说的“天下英雄豪杰”并不只是对武林中人的一种称呼,实是褒称天下百姓,包含的是济人救世之心。

武当派功法,无论剑法、拳法,其一招一式都是最合理地对人进行生理心理的调节,有舒筋活络、补血调气、滋养五脏、陶冶身心之妙益。即使在技击中,也不能违背养生的原则,所用方法为“以四两拨千斤”、“借力打人”。所以说,凡是武当派武术,必须具有养生功效。

3、以技击为末学

“以技击为末学”,是武当派武术的道德观核心,其根本原理还是根植道家哲学家的“道”。道教强调,道的本原是个浑沌体,在浑沌体里不存在矛盾和对立。那么,用在道家的社会观念上,人与人之间也应以“浑沌”而处之,不应发生矛盾闹对立,大家要和平共处。发动战争,就是不文明、不道义的行为。道教宣扬的就是和平的道,是止戈,而不提倡野蛮的“戈”,要以理服人,而不要以力服人,因而,技击理所当然地被视为“不急之末学”。再者,道家要的是养生,而不是伤生,所以尽量避免和人争斗,自然又把技击视为“不急之末学”。

那么,道家为什么还要创造发明出武功拳法来呢?这就要谈到另一方面,那就是道家看事物从来都讲辩证。比如说,道的本原是个浑沌体,没有矛盾和对立,这可称作先天的和无极。但事物从无到有,从先天到后来,从无极到有极,有个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演化过程。当演化到后天有极时,便出现阴阳对立。以卦象表示,由两仪到四象,由四象到八卦,如此矛盾和对立一层层分化下去。依此理看待社会,即是:人处在社会群体当中应该以善为本,但因为矛盾对立之关系,社会群体中就有不以善为本的。你不犯他,他却偏要犯你;你要保护善良人,他却要残害善良人……怎么办?为了“护道降魔”,你必须制服他。不然,你还有什么资格算做修道、护道和阐道的人呢?因此,武功拳法必定要学要练。而且要练出最高本领。虽“百年不一用”,却“未可一日忘”。

故此,道家的武功拳法从来都是在被动的情况下才使用,充分体现出“后发制人”这个重德重礼的出发点和“贵化不贵抗”的斗争原则。又因为它始终不忘养生之本,所以在战术上多讲求“虚心实腹”、“守柔处雌”、“崇下尚退”、“静以制动”。实战中也皆是借力打人,即敌方用了多少“量”、“速”,还将这“量”、“速”还给对方。故又称“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4、以道德为门风

这里所说的门风,是指武当武术门派的传人一代一代要遵循的开派祖师的训诫。当年张三丰究竟制定了哪些训诫尚不得而知。但从道教的戒律和民间武当内家拳派传承的戒律来看,条款、内容虽各有不同,但基本原则是统一的,即作为一个武当武术的继承人,必须“克己复礼”,遵守公共道德。可以看出,在张三丰之后的武当武术发展中,各个掌门人皆根据不同历史时代、环境等客观情况作出了不同的训诫。

比如,道教就有多种训诫:

如“三戒”:皈依戒(全身心向道),皈神戒(信奉三十六部尊经),皈命戒(听从玄教大法师,即生命的生存行为皆由导师指引)。

如“五戒”;第一,不得杀生;第二,不得吃荤喝酒(包括辛辣暴味的蔬菜也不能食用);第三,不得口是心非;第四,不得偷盗;第五,不得邪淫。

如“八戒”;一不得杀生;二不得淫悦;三不得偷盗;四不得骄亡;五不得醉狂;六不得华眠(睡舒适豪华床铺);七不得搽脂抹粉;八不得执迷歌舞。

如“十戒”:一戒违戾父母师长反逆不孝;二戒杀生屠害割截物命;三戒叛逆君王谋害家国;四戒淫乱骨亲及其他妇女;五戒毁谤道法轻泄经文;六戒赤膊露三光厌弃老病;九戒耽性狂酒恶语粗言;十戒凶豪自任自作威利。其他还流传有十二戒、二十七戒、一百八十戒等,甚有最多者戒律达一千二百多条。徒弟犯戒者,当然是不能传其依钵的。不仅如此,犯戒者轻者斥责、罚跪,重者则杖革或驱逐出山。还有在道教监狱服刑的,明代以来,武当山就设有道教监狱,地点就在今日还能见到的元和观。

而当武当武术流入民间后,一些戒律明显加进了传统礼教内容。如北派太极拳,自云游道人传山西王宗岳后,至今流传有“四不传”、“五不传”、“六不传”和“十不传”之说。“四不传”为:心险好斗者不传,人格低卑者不传,贪酒好色者不传,经酃卖弄者不传。“五不传”是在“四不传”上又加进“骨柔质钝者不传”。而“六不传”以后,多在“五不传”之上又加进“不忠不孝者不传一、“不仁不义者不传”等。总之,无论有多少个“不传”,都可根据时代和社会公德的需要随时增删不同内容。

武当内家师传有八字,叫做“功、拳、药、械、法、财、侣、地”。首当其冲的“功”主要是讲功德。认为,一个人不具备功德,学武功拳法只会有害无益。因为,他若不学,得不到技艺倒罢了,学到技艺反倒能祸及很多人。据说道教中紫阳真人曾将丹法误传非人,竟三遭大难。从而道家有“误传不肖者祸延七祖”之说。试想,一个不讲道德的人,学到了功夫,或者忘掉老师,或者仗技欺师,或者背祖立门,或者流落山林为寇打家劫舍,或者动辄切磋便伤害于人,对这样的人怎能传艺给他们呢?所以,武当派历来择徒甚严,甚秘。

以往,武当派传人在与人交手时,都须先让人三招,并且要事前申明:一、天下之交和为贵,不必争斗;二、武技之较非死即伤,最好不真打;三、万一真的,点到为止。

以上这些武当武术的道德家风,实际上反映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些美德,尽管应该随着时代进步而赋予新的内容,但它热爱和平,讲究文明的本质不可改变。所以,我们今天去观察一个武当派传人是否正宗,以门风去检查,也是一个标尺。

5、以自然为神韵

纵观社会上流行的各种武术,从审美角度欣赏,各家有各家的不同艺术风格或称神韵。有的疾如闪电,有的猛如风雷;总之,疾、迅、猛、烈、冷、脆、硬、坚等,可以概括各家之风格。武当派拳法则以柔绵见长,处处体现出圆、圈、旋的有机交合运化之势。如八卦掌沿圆走转、纵横交织、随走随变、左右旋转、式式连锦;形意拳之“如水流之曲曲弯弯,无孔不入”、“其形似闪”,内旋回带,势如连环;太极拳以腰为轴,带动周身四肢百骸处处划圆运动,大弧带小弧,大圆套小圆,周身形成平圆、立圆、斜圆、八字圆、云圈圆等等。这些圆的运动,表现着一种力的含蓄柔韧美,也表示着一种无穷的生机和活力。

由于武当武术创自道家,所以其拳法的美家原理就出自道学之道。老子《道德经》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之论。这是指,道家认识道首先从自身认识起,然后由近及远联系生物、非生物和整个大自然,从中寻求普遍规律。道可以反映宇宙宏观和微观的全部自然世界,然而,道学又是从宇宙宏观和微观的全部自然世界中获得的。从“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的道的本质看,“圆”的运动贯穿一切:“圆”是事物的最本质的运动轨迹;“圆”是自然永恒的主题。所以,武当既然是以“道”为指导思想的拳术,便会理所当然按照“道”的圆圈去运动。武当武术的这种遵道而行的拳法,无意中表现了一种纯朴的自然风韵。

最有意思的是,在武当内家拳派当中,以动物命名的拳最多。如形意拳中鹰拳、蛇拳、猴拳、虎拳、熊拳等,如八卦掌中的龙形八卦、游身八卦,以及太极拳中以野马、黑虎、白猿、大鹏、白蛇、青龙命名的招式等。看起来这是拳术的仿生学问,其实最根本的还是探索的道——即自然的“圆”的同变化。所谓念生,无非是自然界中的生物为了适应生存,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中,逐渐造就了不同的圆旋的生活行为,而拳家发现后则加以转化借用,形成技击之术。据言,张三丰当年在武当山观蛇鹊相斗,司其圆旋柔绵之妙,创造出了长拳七十二式,其旨趣也在发现自然之妙。武当武术的自然之神韵,是拳家将拳法融归自然之结果。能达到表现自然之神韵的境界,必有生理上的快感和精神上的享受相吻合。既养精养气,也养神养意,既能颐神养生健体,又能得到非常高雅文明的审美享受。

武当拳法既然作为武术,毕竟在战争攻防上存在有真格的技击意义。如果一味讲“武当武术是养生武术”、“技击是武当武术不急之末学”。那么,它可能会在很早时就归于道家养生气功一类,而不会被武林如此推崇了数百年之久。说到底,武术最终还是要能在战场或赛场上比高低。

四、武当派紫霞真人拳法传播传承足迹

(一)武当派紫霞真人拳法

1、紫霞真人拳法的由来

据丛飞大师(绥化丛宝义)回忆:紫霞真人(俗名:赵子文)幼年就成长于武当山道观,并跟随其师傅师叔伯们学习道法和武功,当他出家弘扬道法时其武术造诣就非常高。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适值西学东渐文化转型时期,机缘殊胜的他,于1921年秋到辽宁鞍山无量观弘法利生,同时潜心研究武学。我师父紫霞真人,在深谙武当山武学的基础上,反复系统地揣摩了其师傅所传授的功法,七年后自创了短小精悍、相得益彰、自成体系的独门武当拳法(后称武当派紫霞真人拳法)。当伪满洲国建立后,东北人民就开始了抗日斗争,当时千山道士们也不例外,紫霞真人率领无量观道教信众,杀敌保观威震千山,此功法被同道们赞叹为“武功绝学”,他也就成为千山武道双馨的道长之一,在东北道教界和北方武林中声望极高,堪称一代“侠客”。

2、紫霞真人拳法的拳理

紫霞真人,秉承了“宇宙整体观”、“天人合一观”的道家理念,贯穿了“厚德载物”、“道法自然”道教思想,套路动作符合“人体机能”、“医学医药学”规律,以“动静结合”、“内外兼修”为底蕴,以“修身养性”、“修性养命”为目的,以“刚柔并济”、“技击防卫”为运势,以“虚实转化”、“内功外拳”为特征,以“拳掌相间”、“就地取材”为表现形式的绝技功法。由此形成诸多各具特色的拳功剑法,既有各自的功理和功法,也有套路衔接及攻防转换的心法和用法。每个套路简单明要、易学易用。这些都集中体现在“拳法、用法、心法”三法之中。

紫霞真人拳法,每一套功法自成体系,遵循《易》理,讲求阴阳变化,动作柔中有刚、软里藏硬、化劲用柔、发劲用刚,具有很强的“以功养功”、“以攻防守”、“以守反攻”的实战性和实用性。充分演绎了武当拳起源之说“以蛇在攻防之时采取的姿势非常形象地演示出武当功夫的真谛”,有效地实施“以柔克刚,后发制人,辩位于尺寸毫厘,制敌于擒扑封闭”技法。该功法真可谓,养心、健身、技击“三位一体”完美结合的功法。它的特点是技击与养生相并重,融养生于技击之中。

3、紫霞真人拳法的文化渊源

紫霞真人拳法作为传统武术,深深根植于数千年华夏文化的沃土中,蕴含着深刻的中国道教哲理奥妙,把中国古代太极、阴阳、五行、八卦等哲学理论,用于拳理、拳技、练功原则和技击战略中,其本质上是探讨生命活动的规律,内涵丰富外延深厚,对人们实现健身强体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其传播传承价值极高,是习练者强身健体的精神食粮、提升技击水平的不竭动力。

从武当山道教文化母体中所产生的紫霞真人拳法刚柔相济,动静结合,动若行云流水的独特风格,给人以美的享受,以柔克刚,以静制动,后发先制,四两拨千斤的技击特点,包含了人生的处事哲学。

武当派紫霞门武术是建立在武当武术基础上,具有鲜明的道家文化特征,是武功和养生方法的有机结合体,既具有深厚的传统武术文化底蕴,又含有精湛的科学方法。譬如,武当一路拳和剑套路,是由无极、太极、两仪三种不同层次的拳术、功法组合而成的一套由外至内,由动至静,从初级到高级,动静结合,内外兼修完整的修练功法。“起太极”强调“先以心使身”而后再以“身从心”,“走八卦”要求走转圈“化意念足”,“发形意”讲究“用意不用力,意到气到,气到力达”,这些都体现了道家“包藏至道”以达“想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的健身宗旨,符合把形体训练与心理训练相结合的内养外练的现代运动观念。

紫霞真人,虽然是一位出家的道长,必须遵从先辈们的规矩,但他是由封建社会经历了民国、满洲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跨越到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及其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人,他老人家根据不同历史时代、环境等客观情况肯定提出不同的训诫,他对其他人有什么样的具体要求因无法考证而不得知之,对丛飞(丛宝义字号)而言,就一句话“拳传有缘人,拳传德兴人”。

武当武术文化博大精深,武当派紫霞门拳法是武当武术文化的杰出代表,百年历史近五十余年传承传播,培育培养出的七代传人,如数家宝。

孟子曰:“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武术一道,同样也是如此。应该说,随着军事科技的发展,在现代社会,武术昔日使用冷兵的技战术时代,作为在战场上搏击杀敌保家卫国的的重要军事技术的社会价值,已经大为削弱和降低。但是,作为一项传统文化和技术,我们众多武术爱好者仍然深深地爱着它,并乐此而不疲。原因无它,缘分使然,志趣使然,命运使然。只有我们对武术真研实修,深入学练,才能真正获悉个中之三昧。只要我们心中有了爱好,人生便是充实的。与武术结缘,此生我们无怨无悔。

武当派紫霞门第四任(代)掌门人王海简介

王海,男,汉族,1967年5月12日生于绥化,在职研究生学历(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宗教学专业),道士身份(正一派教职人员),武当派紫霞门第四代掌门人,现任绥化市传统武当拳法研究会会长、法人,兼任黑龙江省武术协会理事、黑龙江省太极拳协会理事、绥化市武术运动联合会副主席、市武联洪式太极拳研究会会长,中国武术五段,国家一级武术套路裁判员,国际武道黑带八段、国际武道联盟总部太极拳协会副会长、绥化市武术(太极拳)名家、武家学派武术家。

一生追求习武论道、由道参武、以武论术、道术通医,集“武、道、易、医”于一身健体修性的文化人,是黑龙江省太极拳中青年优秀人才,连续两次荣获黑龙江省武术工作先进个人称号(2019年度、2021年度)。

他1982年3月开始学习武术,师承于单伟(陈式太极拳大架)、陈伯祥(陈氏太极拳小架),提升于大成拳第二代宗师王选杰和洪均生武学及卢氏结构理论,成名于“武术狂人”王宪昌大师。为了宣传绥化市传统武当拳法研究会,他于2018年参加了三个省级大赛荣获了5枚金牌,一战成名(2018年7月27日至29日在牡丹江市举行的2018年黑龙江省武术套路比赛,2018年9月黑龙江省第五届太极拳锦标赛,2018年9月2018年辽宁省“五女山杯”太极拳公开赛暨传统武术套路比赛),绥化市传统武当拳法研究会享誉东北三省一区。

2023年11月11日至12日,王海参加了“黑龙江省第四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太极拳比赛暨全省中青年太极拳人才选拔赛”并取得了优胜奖,顺利地进入了黑龙江省太极拳中青年人才库,成为黑龙江省太极拳中青年优秀人才的代表。《绥化日报》2023年2月8日刊发了“王海获省太极拳大赛优胜奖”。

2024年1月5日至9日,国际武道联盟总部在安徽省宿州学院体育馆,举办了“庆祝武家学派成立七周年暨第七届武家学派发展战略研讨会”,王海与绥化市武术运动联合会主席潘跃喜一同参加,展示展演武当拳法和拳理拳法,得到与会武术家们的好评。

王海会长,致力于推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他亲自率领研究会班子及武当拳法传人们,扎实开展武术“六进”工作,励志为家乡早日建成健康绥化、魅力绥化贡献毕生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