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信浦老师:文化振兴与文化养生
编者按:
文化振兴通过重拾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自信,为国家发展筑牢根基;文化养生凭借滋养身心、平衡情志,助力个体拥抱健康生活。二者紧密相连,文化振兴为养生提供深厚底蕴,文化养生为振兴增添活力,共同推动社会精神文明与全民健康素养的提升。
——王信浦
一、文化振兴:筑牢民族精神基石
在全球化浪潮席卷、多元文化激烈碰撞的当下,文化振兴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它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的核心力量。文化,绝非简单的艺术呈现、文字记载或风俗习惯的集合,而是民族的灵魂所在,是贯穿过去、现在与未来的精神脉络,承载着民族的集体记忆、价值观念与独特思维方式。
从宏观层面而言,文化振兴对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在经济领域,文化产业作为新兴的朝阳产业,正展现出蓬勃的发展活力。以好莱坞电影产业为例,其不仅在全球范围内创造了巨额的票房收入,还借助电影这一文化载体,广泛传播了美国的价值观与生活方式,深刻影响了世界文化市场。又如日本的动漫产业,其衍生出的周边产品、主题公园等,构建起庞大的产业链,为日本经济注入了强劲动力。在中国,近年来故宫文创产品的火爆便是文化与经济深度融合的生动范例。故宫博物院凭借对传统文化元素的巧妙挖掘与创新设计,开发出一系列兼具文化内涵与实用价值的文创产品,从文具、饰品到生活用品,种类繁多,深受消费者喜爱。2018年,故宫文创产品销售额突破15亿元,不仅实现了文化的经济价值转化,更让古老的故宫文化以全新的姿态走进大众生活,极大地提升了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
从微观层面来讲,文化振兴关乎个体的精神世界与民族的凝聚力。当一个民族的文化得以传承与弘扬,个体便能从中寻得归属感与身份认同。在海外,每逢春节,世界各地的华人都会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舞龙舞狮、贴春联、吃年夜饭,这些传统习俗不仅是对家乡的思念,更是对中华文化的坚守与传承。这种文化的传承让华人在异国他乡保持着独特的文化身份,同时也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在国内,近年来兴起的国学热、汉服热等现象,反映出民众对传统文化的回归与热爱。年轻人身着汉服走在街头巷尾,学习国学经典,通过这些方式,他们重新找回了与传统文化的情感连接,增强了民族自信心。
然而,文化振兴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在现代社会,传统文化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方面,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互联网、电子游戏等新兴娱乐方式占据了人们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使得传统文化的传播渠道受到挤压。另一方面,西方文化的冲击也不容小觑,一些年轻人盲目追求西方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对本土文化的认知与兴趣逐渐淡薄。面对这些挑战,我们必须积极探索文化振兴的有效路径。
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制定相关政策法规,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例如,设立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用于文物古迹的修缮与保护;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养计划,确保传统技艺后继有人。同时,要加强文化教育,将传统文化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幼儿园到大学,开设系统的传统文化课程,让孩子们从小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学校可以通过举办传统文化讲座、开展文化实践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此外,社会各界也应积极参与文化振兴。文化企业要勇于创新,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市场需求相结合,开发出更多具有文化内涵与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媒体要发挥舆论引导作用,通过制作高质量的文化节目、宣传报道文化活动等方式,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二、文化养生:开启身心和谐之门
在追求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与日俱增。文化养生作为一种独特的健康理念与生活方式,正逐渐走进大众视野。文化养生并非单纯的身体锻炼或药物调养,而是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基础,通过对心灵的滋养、生活方式的调整,实现身心的和谐统一。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养生智慧。儒家倡导 “修身养性”,强调道德修养与身心健康的密切关系。《论语》中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一个道德高尚、心怀坦荡的人,往往内心平静,不易被外界的烦恼所困扰,从而有利于身心健康。儒家还注重适度的生活方式,如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强调饮食的精细与适度,避免过度饮食对身体造成伤害。道家主张 “顺应自然”,认为人应遵循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老子》中提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家的养生方法包括顺应四季变化调整生活起居、练习太极拳等养生功法,以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中医养生更是博大精深,它以阴阳五行学说为理论基础,强调 “不治已病治未病”。中医通过望、闻、问、切等诊断方法,了解人体的健康状况,然后采用中药、针灸、推拿等疗法进行调理。同时,中医还注重情志养生,认为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七种情志过度会影响人体的气血运行,导致疾病的发生,因此提倡保持平和的心态。
文化养生在现代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大,许多人处于亚健康状态。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日益普遍,而身体上的疲劳、失眠等症状也困扰着众多人群。文化养生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有益的思路。例如,通过学习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人们可以放松身心,缓解压力。在书写与绘画的过程中,注意力高度集中,杂念逐渐消除,内心得到平静。许多人在学习书法后表示,原本烦躁的心情变得沉稳,睡眠质量也得到了改善。又如,瑜伽作为一种源自印度的文化养生方式,近年来在国内广受欢迎。瑜伽通过各种体式的练习和呼吸法的调节,能够增强身体的柔韧性、平衡力,同时还能锻炼心智,培养专注力。练习瑜伽的人往往能够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一片宁静的空间,实现身心的放松与修复。
然而,在文化养生的实践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一些人对文化养生的理解过于片面,只注重形式而忽视了其内涵。比如,有些人热衷于购买各种养生保健品,却不注重调整生活方式与心态;有些人盲目跟风练习某种养生功法,却不了解其适用范围与注意事项,导致身体受伤。另一方面,一些不良商家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打着文化养生的旗号进行虚假宣传,推销一些没有科学依据的养生产品或服务,误导了消费者。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加强对文化养生知识的科学普及,提高公众的辨别能力。医疗机构、科研机构应加强对文化养生的研究,为公众提供科学、准确的养生指导。同时,政府要加强对养生市场的监管,严厉打击虚假宣传、欺诈等违法行为,维护市场秩序。
三、文化振兴与文化养生:理念相互交融
文化振兴与文化养生在理念层面存在着深刻的交融。文化振兴所倡导的对传统文化的深入挖掘与传承,其中诸多理念与文化养生高度契合。例如,儒家所强调的 “中庸” 思想,在文化养生中体现为一种平衡的理念。在生活方式上,不过度劳累,也不过度安逸;在饮食方面,不暴饮暴食,追求营养均衡。这种平衡理念贯穿于文化养生的各个方面,与文化振兴中对传统文化价值观的弘扬相呼应。
同样,道家的 “天人合一” 思想,既是文化振兴中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重要体现,也是文化养生的核心观念。文化养生倡导人们顺应自然规律,如春季养肝、夏季养心、秋季养肺、冬季养肾等,这正是 “天人合一” 思想在养生领域的具体实践。通过遵循自然节律来调养身心,实现身体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这与文化振兴中倡导回归传统文化、尊重自然的理念一脉相承。
此外,文化振兴注重对民族精神的培育,而文化养生中的情志养生强调保持平和、积极的心态,这两者相互关联。一个拥有强大民族精神支撑的人,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时,能够保持乐观的心态,这种积极的情志状态有助于身心健康,反之,良好的情志养生也有助于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推动文化振兴。
四、文化振兴与文化养生:历史传承关联
从历史传承的角度来看,文化振兴与文化养生紧密相连。文化养生的诸多方法和理念源远流长,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中医养生的理论和实践历经数千年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黄帝内经》等经典著作中,我们可以探寻到古代文化养生的智慧。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既是文化养生的根基,也是文化振兴中需要重点传承和弘扬的内容。
在历史长河中,文化的繁荣往往伴随着养生文化的发展。唐朝时期,文化昌盛,诗歌、绘画、书法等艺术形式蓬勃发展,同时养生文化也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人们注重饮食养生、运动养生,如马球等运动在当时颇为流行,这些养生方式不仅促进了身体健康,也成为文化繁荣的一部分。这种文化与养生相互促进的历史现象,为当今的文化振兴与文化养生提供了启示。
文化振兴有助于挖掘和整理历史上的养生文化资源,使其重焕生机。通过对古籍文献的研究、对传统养生技艺传承人的保护与培养,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受益于古老的养生智慧。而文化养生的实践和传播,也能为文化振兴提供生动的案例和载体,让人们在体验养生文化的过程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增强对文化传承的责任感。
五、文化振兴对文化养生的资源支持
文化振兴为文化养生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支持。在文化振兴的过程中,对传统文化的研究、整理和传播不断深入,这为文化养生提供了更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方法。例如,对传统医学经典的深入研究,能够挖掘出更多具有针对性的养生方剂和疗法。通过对《伤寒杂病论》等经典医籍的研究,现代中医可以结合现代医学技术,开发出更适合现代人的养生方案。
文化振兴所推动的文化产业发展,也为文化养生提供了丰富的物质资源。各类文化产品如养生书籍、音像制品、文化旅游产品等不断涌现。养生书籍可以系统地介绍养生知识和方法,音像制品能够通过直观的视频演示,教导人们如何进行养生功法的练习。文化旅游产品则将养生与旅游相结合,人们可以在旅游过程中体验温泉养生、中药浴等特色养生项目,丰富了文化养生的实践形式。
此外,文化振兴带来的文化氛围的提升,吸引了更多的人才投身于文化养生领域。专业的中医养生专家、文化学者等共同参与到文化养生的研究和推广中,为文化养生提供了强大的人才资源支持,推动文化养生向更科学、更专业的方向发展。
六、文化养生对文化振兴的传播助力
文化养生在实践过程中,对文化振兴具有重要的传播助力作用。文化养生的受众群体广泛,涵盖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群。当人们通过文化养生获得身心的改善后,会对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一个通过练习太极拳改善了身体状况的人,会主动去了解太极拳所蕴含的道家哲学、武术文化等。这种由个体兴趣引发的对文化的探索,有助于将传统文化传播得更广。
文化养生的实践活动,如各类养生讲座、培训课程、养生体验活动等,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平台。在这些活动中,不仅可以传授养生知识和技能,还能深入讲解背后的文化理念。例如,在中医养生讲座中,专家不仅会介绍中医的养生方法,还会讲解中医的阴阳五行学说、经络理论等,让参与者在学习养生的同时,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文化养生所倡导的健康生活方式和积极心态,也能吸引更多人关注传统文化。当人们看到文化养生带来的积极效果,会更愿意去接触和了解与之相关的传统文化,从而为文化振兴营造更广泛的群众基础,推动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七、文化振兴与文化养生:教育协同共进
在教育领域,文化振兴与文化养生有着广阔的协同发展空间。学校教育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可以将文化养生知识融入传统文化教育体系。例如,在中小学的传统文化课程中,增加中医养生常识、传统养生功法的教学内容。通过教授学生简单的穴位按摩、八段锦等养生方法,让他们从小了解文化养生的理念,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同时,这也能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促进文化振兴。
高校和职业院校可以开设与文化养生相关的专业和课程,培养专业人才。例如,中医养生学专业可以系统地教授学生中医理论、养生方法、康复理疗等知识和技能,为文化养生行业输送专业人才。这些专业人才不仅能够推动文化养生事业的发展,还能在文化传播过程中,将文化养生与文化振兴相结合,通过专业的知识和实践,为文化传承和发展贡献力量。
社会教育机构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通过举办各类文化养生讲座、培训活动,面向社会大众传播文化养生知识和传统文化理念。例如,社区可以定期邀请专家举办养生文化讲座,让居民在学习养生知识的同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这种教育协同共进的模式,能够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文化传承与养生教育体系,促进文化振兴与文化养生的共同发展。
八、文化振兴与文化养生:产业融合发展
文化振兴与文化养生在产业层面具有巨大的融合发展潜力。文化旅游产业是两者融合的重要领域。以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历史名城或名山为例,可以开发以文化养生为主题的旅游线路和产品。游客可以在参观历史古迹、感受传统文化氛围的同时,参与养生体验活动,如在山间进行瑜伽冥想、在古村落中品尝养生药膳等。这种融合不仅丰富了旅游产品的内涵,还提升了文化养生的体验感,吸引更多游客,促进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文化创意产业与文化养生也可以深度融合。文化企业可以开发具有养生功能的文化创意产品,如以传统养生图案为设计元素的陶瓷餐具,不仅具有美观价值,还能在使用过程中传递养生文化。此外,还可以开发与养生相关的数字文化产品,如养生主题的手机游戏、虚拟现实养生体验等,通过创新的方式将文化养生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拓展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
健康养老产业也是文化振兴与文化养生融合的重要方向。在养老机构中,可以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和养生理念,打造具有文化特色的养老环境。例如,设置中医养生室,为老年人提供中医理疗服务;开展书法、绘画等文化活动,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这种文化与养生相结合的养老模式,既能满足老年人对健康养生的需求,又能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推动健康养老产业的升级发展。
文化振兴与文化养生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在理念、历史传承、资源支持、传播助力、教育协同以及产业发展等多个方面紧密关联。我们应充分认识到两者的紧密关系,积极推动它们的协同发展,让文化的力量在促进民族复兴、提升人民身心健康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王信浦老师,陕西人,高级心理咨询师,诸夏周易文化研究院主任,国际易学联合会易学应用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江西三僚杨公堪與文化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客座教授,石泉道教协会会长。
特别推荐:
今日推荐
王三海道长受邀出席绥化市“银龄欢歌”2025...
薛妙清道长受邀出席绥化市“银龄欢歌”2025...
金土皓论道︱自然风水学能为国家和人民做什...
申魁所老师:2025年哪几个属相要躲春
- 金土皓论道︱春满人间福满门 吉宅福地旺家运
- 王三海道长受邀出席绥化市“银龄欢歌”2025...
- 薛妙清道长受邀出席绥化市“银龄欢歌”2025...
- 金土皓论道︱自然风水学能为国家和人民做什...
- 申魁所老师:2025年哪几个属相要躲春
- 金宸宇老师:祖坟五必看,后人富贵贫穷一看...
- 金土皓论道︱无数案例开示财富本源和百岁秘...
- 蒋易翀老师:四灵兽诀在风水布局中的应用
- 赵春刚老师:地形环境对家庭风水的影响
- 崔永清老师:教你如何看自己的生辰八字
- 崔永清老师(中华易学娇子)是弘扬易学文化...
- 崔永清老师(三泉道士)带你开启易学风水智...
- 崔永清老师(三泉道士):风水学的核心价值...
- 崔永清老师(三泉道士):二十条住宅风水的...
- 余明金老师:过年要小心,别让它吸走了你的...
- 金土皓论道︱皇家风水两千年 古为今用建强国
- 2025乙巳年九宫飞星图和风水布局及求财方位...
- 张爱易老师:老子心法十字诀,受益良多
- 肖金满老师:住宅阴气太重,有何化解方式
- 肖法勤老师:如何通过穿衣,接收天地的能量